仲华国医馆
健康资讯

大暑,脾虚、火热、防暑、防寒,这些方面要牢记

发布时间:2025-07-14

大暑,脾虚、火热、防暑、防寒,这些方面要牢记

 

大暑至,长乐未央。
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‘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’。

大暑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正是一年中阳气达到鼎盛,即将由阳转阴的关键时期。

这个时节,对我们的身体有着诸多影响,稍不注意就容易引发中暑、上火、肠胃不适等问题。

因此,大暑期间养生需注重防暑、防寒、防上火!

 

大暑,脾虚、火热、防暑、防寒,这些方面要牢记

 

大暑养生有四吃

宜清暑
多吃绿豆、黄瓜、苦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,可煮绿豆汤、酸梅汤等饮品解暑;
给大家推荐酸梅汤(乌梅15,山楂10,甘草3,玫瑰茄4,陈皮3,桑葚10,加1500ml水,煮15分钟,最后放桂花2,黄冰糖50-150克(根据个人口味调整),冷却冰箱储存备用)
宜祛湿
暑湿易困脾,可适当食用山药、薏仁、莲子、百合等健脾祛湿的食材。
给大家推荐健脾祛湿粥(赤小豆10,薏苡仁10,百合6,莲子10,龙眼肉6 煮粥,健脾又祛湿)
宜护脾

避免贪凉饮冷(如冰饮、冰西瓜)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。可适当吃温性食物如生姜、红枣等。

宜养心

“夏属火,对应心”,高温易使人心烦、失眠。饮用莲子百合粥,清心除烦。中医认为红色入心经,适当吃红色食物(如红豆、番茄、樱桃、),可养心补血;

大暑养生这样做

起居方面

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,遵循 “晚睡早起,中午小憩” 的原则。可以晚上 10 点半到 11 点左右入睡,早上 6 点到 7 点左右起床,保证每天 7 - 8 小时的睡眠。中午适当小憩 30 分钟至 1 小时,能缓解疲劳,补充精力。

空调温度不宜过低,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,引发感冒、关节疼痛等问题。
衣物款式尽量宽松,减少对身体的束缚,让身体能自由散热。
大暑时节蚊虫活跃,不仅会叮咬皮肤引起瘙痒,还可能传播疾病。可使用蚊帐、电蚊拍、驱蚊液等进行防护,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,及时清理垃圾,减少蚊虫滋生。

运动方面

避免在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这个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,此时阳光强烈,容易中暑。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运动,比如早上 6 - 8 点,傍晚 7 - 9 点。
不宜进行过于剧烈、长时间的运动,可选择一些强度较低、节奏较为缓慢的运动项目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、散步等。
运动前、运动中、运动后都要注意补充水分,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,补充因出汗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。避免在运动后立即大量饮用冷饮,以免刺激肠胃。
运动后不要立即洗澡,尤其是冷水澡。
情绪方面
高温天气容易让人心情烦躁,产生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。要学会调整心态,遇到事情保持冷静,避免情绪大起大落。可以通过听音乐、阅读书籍、练习书法等方式,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。
积极参与社交活动,与亲朋好友聚会、聊天,分享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,既能缓解压力,又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,让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。

 

大暑养生

1.按揉阴陵泉,健脾以祛湿

穴位定位:位于小腿内侧,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。

 

大暑,脾虚、火热、防暑、防寒,这些方面要牢记

 

操作方法:坐位屈膝,拇指置于阴陵泉,利用拇指指腹按揉阴陵泉穴,力度适中,按揉1~2分钟。

作用: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,是脾经经气注入的地方,脾经经气在这里最为盛大,具有健脾化湿功效。阴陵泉穴在五行中属于水,因此按揉阴陵泉可以有效泻“水”,辅助祛湿。

2. 指揉足三里,缓解脾胃不适 

穴位定位: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 3 寸(四横指)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。

 

大暑,脾虚、火热、防暑、防寒,这些方面要牢记

 

操作方法: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足三里穴,按揉时力度由轻渐重,以穴位处有明显酸胀感为度,每次按揉 3 - 5 分钟,两侧穴位都要按揉。

作用: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,有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、通经活络等功效。大暑时节,暑湿之邪易困阻脾胃,导致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问题,按摩足三里穴能促进胃肠蠕动,增强脾胃功能。

3. 指揉大椎,清暑防中暑

穴位定位:位于人体后正中线上,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。简单找法是低头时,摸到颈部最突出的骨性标志(即第 7 颈椎),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。

 

大暑,脾虚、火热、防暑、防寒,这些方面要牢记

 

操作方法:用食指和中指并拢,以指腹按揉大椎穴,每次按揉 1 - 3 分钟,力度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。也可以用艾灸的方式,将艾条点燃后,距离大椎穴皮肤 2 - 3 厘米,进行温和灸,每次 10 - 15 分钟,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,但要注意避免烫伤。

作用:大椎穴是人体诸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,有清热解表、截疟止痫等作用。大暑时节按摩大椎穴,可激发阳气,调节体温,缓解因暑热引起的发热、中暑等症状。

4.三伏贴

中医认为,“冬病夏治”,在三伏天人体阳气最为旺盛,此时皮肤毛孔疏松,贴敷更易渗透皮肤,刺激穴位,通过经络气血的传导,调整人体阴阳平衡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大暑正处三伏,人体阳气与自然界阳气相互呼应,更好发挥三伏贴温阳散寒、扶正祛邪。

 

大暑,脾虚、火热、防暑、防寒,这些方面要牢记

大暑,脾虚、火热、防暑、防寒,这些方面要牢记

仲华国医馆 版权所有 2016-2020 豫ICP备11014742号